9月21日晚,华外中学806班的教室洋溢着探索的热情与惊叹。本学期的“家长进课堂”活动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——卢卓筠同学的妈妈吴女士。吴女士曾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研习配资公司app,长期致力于古建筑遗产的传承与公益科普工作,她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古建筑科普课《走进古建筑》。
这堂课与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《中国石拱桥》《苏州园林》等说明文单元紧密衔接,不仅是知识的拓展,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。吴女士从中国古建筑的核心特点出发,娓娓道来“为何以木为材”“斗拱如何支撑大殿”“南北园林风格有何不同”。当她展示佛光寺、苏州园林等实景图片,并与课本内容相互印证时,同学们发现,原来语文书中严谨的文字,背后是鲜活的历史与智慧。
“我们常说‘更中国,更世界’,首先要读懂中国智慧的载体。”吴女士在讲解中强调,古建筑中的结构逻辑、空间美学和哲学思想,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。课堂的高潮是动手拼装环节,吴女士为806班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精巧的木质斗拱模型。刚开始,面对一堆小巧的木构件,不少同学感到有些难度,不知从何下手。教室里传来些许困惑的声音,大家逐渐在吴女士的引导下,找到了拼装的方法。
随着合作的深入,孩子们的模型逐渐成型。当第一个同学的斗拱模型稳稳地立在桌上时,他忍不住轻呼:“看我搭起来了!”随后,越来越多的成功声在教室里响起,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豁然开朗的笑容和满满的成就感。这一刻,他们不仅重现了千年前匠人的智慧,更体验到了文化传承的深刻意义。
班主任老师在课后表示:“非常感谢卢卓筠妈妈带来这么用心的课程和教具!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一次情感的连接和文化的浸润。”吴女士也表示,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古建筑科普的志愿者,她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配资公司app,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。古建筑不仅是中国的瑰宝,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。理解它,能让我们走得更远。
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